师部有五辆汽车,还是老刘退伍后,才配发下来。部队出发后,五辆汽车也交给当地政府,以支援经济建设。
老冯摇头,老刘失望。老冯劝老刘,在后方开车也是战士,也是在战斗。老刘还是叹气,扯着大嗓门说:“我跟你说,自从退伍回来,我老后悔了!”
“现在也不错,都当队长了。走吧,赶紧去刘家堡子见师长。”老冯推着老刘上汽车,又要来物资清单,骑上马,赶往后勤指挥部。
栓子刚回到师部不久,就看到老刘的车队,一共十三辆,除了压缩饼干,就是毛毯绒衣。天气一天比一天的凉,毛毯绒衣很急需,可弥补三千件棉衣的不足。栓子给老刘来了个熊抱,不是光是因为物资,还因为他乡遇故知。
老刘激动万分,告诉栓子,还需要什么,我马上去运回来。
栓子摆手:“刚接到命令,今晚就要开拔。”
老刘脸上露出不舍,忽地把手套摔倒地上:“师长,请允许我跟你们一起上前线!”
栓子知道老刘,东北人直爽的汉子,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到做到,但老刘开车运送物资,比上前线打仗更重要。栓子笑了:“我说你个老家伙,怎么分不清大小头了,留下好好开车吧!”
老刘又一阵后悔:“早知如此,我就不该退伍!”
栓子又握住了老刘的手:“老刘同志,你别多想了,有你送的这些物资,能帮咱们打死多少敌人?我代表师党委,先记你一大功!”
老刘带着遗憾走了,他不能送老战友们出征,一是运输任务很重,二是他们都签订了保密保证书。为防备敌机侦察和敌特分子,其中两条:不准打听部队番号,不准在部队驻地长时间停留,完成任务,即刻返回。
但老刘还是回来了,还没离开丹东,又接到任务,协助志愿军转运物资。此时,栓子也已接到命令,为保证隐蔽行军,避免被美军侦察机发觉,天黑后登火车,继续向东北方向转移,从临江方向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
夜里九点,火车驶离丹东。第三天傍晚,全师集结完毕,准备过江。老刘已帮忙运送过物资,真的要和部队说再见了。他举手,向栓子和老冯敬礼:“祝你们旗开得胜,多杀敌人,多打胜仗!”
栓子和老冯也举手还礼。老冯放下手,又紧紧抱住老刘:“你个王八蛋,保重啊!”
“放心,咱死不了。”老刘嘿嘿地笑着,松开老冯,转身走向自己的汽车。
两个小时后,栓子下达出发命令。
没有人相送,天黑后,部队悄然出发,向着东南方向走去。所有干部战士都换上了新军装,没有帽徽,宽松的衣服,颜色、样式都和朝鲜人民军大致相像,胶底帆布鞋走在路上,发出擦擦的轻微动静。马骡拉的炮车声响也不大,老冯想办法,在轱辘上粘上了胶皮。
天空密布的云彩,也似乎有意为战士们掩护。第一批志愿军已经入朝,但据情报说,所谓的联合国军还不知道,他们仍幻想着饮马鸭绿江,在他们的感恩节之前,占领整个朝鲜。所以,志司决定,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并连续命令,各参战部队昼伏夜行,秘密行军,不准暴露。
夜里十点,部队来到桥口。已是隆冬时节,河面上已经结冰,在夜色中白花花一片。一座但仍屹立不倒。一团作为先头团,由赵鹏举带领,和向导一起,率先过桥。没有旗帜,甚至没有声响,全团快速通过,走到桥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