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川蜀的格局(上)(1/2)
川北,保宁府,府衙大堂内,文官大佬重将云集。
“咳咳”
主位上的老头子,川楚总督文安之,轻咳两声。
脸色一正,表情一凝,强打起精神,环顾大堂的众人,点了点头,缓缓开口说道:
“德安侯”
“你们那边的人马,到了哪里?”
没错的,大明王朝,在四川,有两路大军。
成都府,有一路大军,兵力大概1.2万左右。
主将是德安侯狄三品,吏部左侍郎方献廷,成都总兵刘耀,总兵朱龙海和陈万保。
这一路大军,主要的对手,就是潼川府和保宁府的清军,川陕总督李国英,兵力大概1.3万左右。
另外一路明军,就是总督文安之,亲自统领的大军,兵力大概也是1.2万人左右。
四川巡抚蒋尚鹰,参军郭都贤,大将杨定和刘鼐,二炮司包杰勋,涪侯旧部陈应洪。
这一路的兵马,一直在重庆府北面,对峙顺庆府的清军,满清的四川巡抚高民瞻。
这个高民瞻,就比较倒霉了,忠州之战失败了,重庆之战惨败,两战丧师两万多,只能苟在顺庆府。
同样,文安之的明军,也是比较复杂的,前前后后,调整了好几次。
大将杨定,刘鼐和包杰勋,本来是成都那边的,后来抽调下来,参与围攻贵阳城。
战役过后,朱皇帝又下令,把他们调拨给文安之,增强火器支援,用于攻占重庆府。
重庆之战后,朱皇帝又下令,整编忠贞营,川东的战将,也调走了一大堆。
其中一部分忠贞营,调往了缅甸,也有几个营,调往了荆州,剩下的一部分人,又留在夔东,继续完成整编大事。
于是乎,重庆之战后,文安之的兵马,直接少了一大半,根本无力攻打川北的清军,只能继续对峙着。
一句话,四川的明清两军,都是有心无力,大战打不起,小战没意思,就这么僵持着。
“蹬蹬蹬、、”
顶盔掼甲的老武夫,德安侯狄三品,昂首挺胸的站出来,目光如炬,黑脸刚毅,抱拳行礼,大声回道:
“回禀文总督”
“末将麾下的大将陈汤,亲率1500精锐,作为我军的先锋军”
“他这一路大军,沿着金牛道,绵竹,梓潼县,剑阁,昭化,广元,追击满清残敌”
“最后的目标,就是边境的朝天关,七盘关”
“总兵陈万保将军,也带着他的3千精锐,紧随其后,以防不测,随时准备增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