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天色尚早,李承乾估摸着喝盏茶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而且都已经进城了,他倒也不着急回宫中去了。
于是他走到了刚才看到的茶馆门口,让茶馆门口的小厮将马匹牵走,而他则是带着钱平走了进去。
一走进茶馆,各种议论声就传到了李承乾的耳朵里面。
要说当下最热的话题,自然是科举的话题。
“没想到这一届科举居然录取了三十五个人。”
“是啊是啊,我记得贞观年间,朝廷一年的进士科才录取两三个人,没想到今年居然翻了这么多倍。”
“那是当然的了,往年的时候,那些大姓子弟都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进士取得做官的资格,因为他们可以依靠别的途径去做官,可自当今陛下登基以后,朝廷官员的选拔便开始注重于这些科举考进来的士子了。”
“没有了别的做官途径,想要做官就只能去参加科举考试,就连当今内阁首辅的族人,都要老老实实的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举荐入仕了,参加的人数量多了,自然录取的也就多了。”
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两句诗是真的符合中华人民最朴实的诉求。
那便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进士可以实现阶级跃迁。
而科举也是真的能够帮助自己实现阶级跃迁,甚至你的家族自你起势以后给了后代更好的教育环境,你的后代随着一代代的积累,也可以成为新的科举世家。
一点领跑优势,随着时间的伟力催化,便会变得无限大。
因为读书这玩意,在天赋差不多的时候,教育资源的重要程度是真的不言而喻的。
像两宋时期的福建兴化军徐氏家族,他们家甚至做到了一门 24进士,被当时的人称为“徐半榜”。
“你们这有上什么新茶吗?”
在李承乾倾听那些人谈话的时候,钱平则是在询问小厮新茶的事情了。
小厮满脸诧异的看着眼前这个肤色黝黑的像昆仑奴汉话却说的跟大唐人没啥区别的家伙。
不过小厮也就诧异了一下,很快就收敛住了情绪,因为大唐的贵族还是挺喜欢用昆仑奴的,就比如当朝的卫国公就颇为喜爱昆仑奴。
只是没有眼前这个那么有灵性罢了。
“这个月份,本店的新茶只有新运来的谷雨红,只是这个价钱,要偏贵一些。”
钱平点了点头说道:“钱不是问题,只要你们能够伺候好我家公子,除了茶钱,还有额外的赏钱。”
“先上两壶谷雨红,再把你家拿手的茶点都摆上来,最后再打扫一间雅间出来。”
“不了,在一楼找个位置就好了。”李承乾指了一处靠墙的空桌处:“我就坐那里吧。”
“就那里了,快去准备茶和点心。”
钱平往小厮手里面塞了一锭银子,就赶忙跟着李承乾走了。
小厮看着手中沉甸甸的银子,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这是遇到豪客了啊,那必须的伺候好了。
而钱平则早就注意到小厮看到他肤色的惊讶,他们这些少些东西的男人,心思自然更敏感一些。
但这一次,钱平没有感到敏感,反而还有些自豪,因为他肤色的深度,那可都是对陛下的忠诚!
这可是陛下亲自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