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到淮西地区的彭莹玉等人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他们并没有被上一次的失败吓到,反而依旧在传教布道,并且同样发展了大量信徒。】
【这个时候,彭莹玉开始给能力出众的信徒用“普”字记名,并且精心培养,其中包括原本叫做况天的况普天,在淮西地区新收的徒弟赵普胜、别名双刀赵,李普胜、又名李扒头,项普略、又名项甲,等等,这些人被称作是“彭党”,其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了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的主要首领或者将领。】
【不过,后来成为主要首领或者将领的不只是普字辈,还有其他并没有被冠以“普”字的门徒——彭莹玉作为这一片地区的白莲教教首,从没有停止过传道布教,在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前后,他的门徒早已经被遍布江淮地区。】
【换言之,彭党,就是在元末搅动天下的重要力量。】
“凭借此事,彭莹玉此人便将名列青史。”看到这里,一名身着官袍之人直接下了结论。
而他周围的几个人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因为这就是事实。
就算不谈大家能够听到这个故事,能够听到关于彭莹玉这么多人生经历,已经证明了彭莹玉在青史上留下的印记;就算只是从彭莹玉“弟子遍布江淮地区”这一点讲,彭莹玉名留青史也是必然。
古往今来,这种广招门人弟子信徒的人物,有哪一个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不要说这些弟子后来都成为了一方势力,影响了朝堂乃至天下走向,如同彭莹玉的“彭党”一样成为了元朝末年搅动天下的重要力量,就算这些弟子日后的成就平平,但是只要人数在那里,也已经足够给老师换来一个声名了。
……当然,也不能够完全没有一点成就,成就平平也是有成就,完全没有一点成就的那种也还是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
这群人这个时候都陷入了沉默。
这彭莹玉名留青史了,他的这些个弟子,看起来也至少有一部分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他们呢?寒窗苦读多年,至今尚未达成心中那个梦想……
如果真的考过了,那就算日后再如何寻常庸碌,至少也在官方的记载中留下了自己的一个名字,也因为自己出仕为官而作为官员留下过名字,即使是和其他许多人并列,即使只是一笔带过。
但是他们还没有考过。
……乱世,确实是有大把大把的机会,许多平日里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冒头机会的人,也能够因为各种原因留下自己的名姓……
有些人心中,不免冒出来了上面这种想法。
——相比于太平年间,尤其是朝廷已经不缺人了的太平年间,乱世好像确实是机会更多一点……
不过,很快这些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何其荒谬:要是能够生在太平年间,又有什么人会愿意生在乱世?!哪怕太平年间有时候没有那么多乱世的机会,但是太平也有太平的机会,这种机会,反而要比乱世朝不保夕刀口舔血随时死亡的那种机会要好多了。
自己生出来这种想法,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且被功名利禄迷了心智。
想到这里,刚刚生出来这种想法的几个人瞬间出了一身冷汗——还好,这念头刚刚冒出来,他们就已经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