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谁都不容易

作者:柳之易 返回目录
    “我闺女就是厉害!”张月红反复看着衬衫,再看看大小,“这是你给小冰做的?她又不缺衣服你咋不给自己做呢。”

    “练手嘛,这点布料也就够给她做的。”

    杜雁书看着自己做的衬衫也挺成就感的,这是她第一次做衣服,觉得还挺像样的,比织的那条毛裤好多了。

    现在的衣服也好做,没啥大花样。

    王金花让做的那套衣服也很简单,又不是西装,不用挂里子,也没有特殊剪裁,没什么难的。

    张月红想了想,“行,你白天要是没事就做吧。那个王金花其实也挺不容易的,婆婆刁钻,娘家又总来扯皮。其实人不坏,刚来家属院的时候她也挺热心肠的,这些年被搓磨的狠了,性子也变了。”

    杜雁书没接话。

    这年头谁容易?

    谁都不容易。

    别说她没有同情心,世上过得难的人千千万,圣母心都同情不过来。

    别看杜家不缺钱也不是一点烦心事没有。

    眼前的形势就比别人多着一分小心。

    要是为了杜岷山现在处境的问题帮着做衣服她还能接受,要是因为单纯的同情她肯定不能接受。

    今天是星期天,张月红要去看自己的父母。

    两个老人跟她大哥住在一起。

    张月红在家排行最小,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孩。

    现在三个哥哥也都在省城上班,当工人,一个月三四十块钱工资养家糊口完全没问题。

    包括三个婶婶,也都在工厂上班。

    张月红嫁给杜岷山的时候三个哥哥都已经成家了,而且都在省城安了家。

    当年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工业化建设掀起热潮,特别是东北,各种大型国营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建起,正是缺人的时候,虽然有计划的在农村招工,但是还是非常缺少工人。

    于是很多工厂都私下里到农村招工,有的工厂甚至敞开大门,来了以后只要四肢健全不傻不呆的都会留下。

    所以那个时候稍微有点门路有点头脑的农民都能在城里找到工作。

    包括那个时期闯关东逃荒来的人。

    当时杜岷山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把张家人都带进了城。

    张家一家进城以后都被安置在工厂里上班,从学徒开始干起,待遇和城里职工一样。

    比他们晚一些的就没那么幸运了,据说有一个时间杠,晚来的那些农村工人在六十年代中期很多都被遣返回原地了。

    改革开放以前的东北是真的富裕,大型工厂多,粮食也比别的地方丰收。

    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宝地。

    张家人也亏着进城了,不然在村子里就得挨饿。

    国营厂的食堂那个时候虽不说吃得多好,但是吃饱绝对没问题。

    所以张家人对杜岷山是真的感激。

    大舅张国强在橡胶厂,二舅张国富在煤厂,三舅张国民在轧钢厂。

    这三个人虽然都不是原身的亲舅舅,但是对原身都很好。

    想当初原身可算得上张家的财神爷,杜岷山为了让张家人能对闺女好点,每个月给张家二十块钱。

    一个小孩子能吃多少?

    剩下的都贴补了张家。

    也就是杜岷山从参加工作开始一直都是高工资,不然的话一般人也出不起这些钱。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陆宸 这个道观有点怪 言权舞璃儿 回总裁,夫人比你有钱了 李玄霄 苏启哲 盛宠医妃世无双 离婚后,我成了绝世医尊 苏曜顾景渊 治好王爷恋爱脑,本王妃配享太庙

国营农场:女知青在七零做团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柳之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之易并收藏《国营农场:女知青在七零做团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