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完东林文官,崇祯特开心,但出了大殿,他又心事重重。
文官中有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他都记在纸上,并把韩爌、袁可立、孙承宗等有名望的人都提拔进内阁,但这些忠臣才让他头疼不已。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太死板,只认死理,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留。
崇祯想提拔卢象升,内阁齐问此人在大名毫无建树,陛下为什么提拔?
此人是大明未来的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曾经在······这些理由都是崇祯在模拟世界中知晓的,现在说出未来的事,别说阁臣不信,就算他们信,崇祯敢说么?
没有理由,内阁自然不同意,他们不给圣旨写票拟,吏部见到直接封驳,圣旨就变成一张废纸。
没办法,崇祯只能发中旨。
但更让他无颜的事发生了,卢象升居然拒诏。
说什么朝廷委任官员,都要经过吏部廷推,这才是唯一正途。
皇帝直接下旨任命,不符合规矩,这官我当不了,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直接成为崇祯的大笑话。
言官纷纷上书谴责他绕过廷推任命官员,朝臣也强烈反对,崇祯直接下不了台。
他这样任命,也是为了明年建奴入寇做准备。
阻力这么大,崇祯不得不做出人员变更。
首辅韩爌被罢免,派去陕西赈灾,孙承宗派去平乱,袁可立专管辽东防务。
他刻意提拔温体仁、周延儒、王永光、申用懋等人入阁,这些人本事不大,却贵在听话。
崇祯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
魏忠贤弄军饷,边军就有活力。
只要毛文龙还活着,建奴就不敢义无反顾绕道蒙古入寇。
反正他已清楚建奴入寇的线路,他早想好对策,往长城防线上的龙井关、大安口补充兵力,严防死守。
再往顺义、通州调兵遣将,布下重兵,到时候建奴肯定会无功而返。
他并不是不敢与建奴真刀真枪干一仗,自古攘外必先安内,解决了国内的农民起义,才能腾出手彻底解决建奴。
韩爌是带着旨意去赈灾,他已下旨免除陕西农民部分税赋,减轻百姓压力,就会弱化他们造反的心思。
不是他刻意袒护魏忠贤,是这五个多月来,魏忠贤的贡献有目共睹。
这个阉人似乎变了一个人,绝对维护皇权,不惜得罪江南士绅,也要让国库充盈。
也就是说,魏忠贤已经真正变成他手中的一把刀。
朕才十八岁,朕绝对能挽救大明。
“皇爷,您这是要去哪里?”
按理早朝结束都是去养心殿批阅奏疏,今日皇帝却径直来到后宫所在,王承恩只好冒着犯忌讳问了一句。
崇祯抬头才清楚自己只顾想问题,走错了方向。
他是皇帝,只能将错就错。
来都来了,不能随便折返。
“去永和宫!”
永和宫是戚贵妃住处,一想起戚贵妃,崇祯脸上全是欢喜,她真是个可人儿。
她叫戚芳芳,是魏忠贤进献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