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布局莫斯科(1/2)
第二天上午9点30分,陈凡准时来到公司,随后叫来了孙长河。
“长河啊,我昨晚看了看咱们在内地业务资料,怎么发现大部分都集中在江南一带呢?其余地区的业务怎么这么少?”陈凡满脸疑惑地问道。
孙长河回答道:“老板,咱们公司以前规模不大,主要在深城和羊城有些业务。要在其他地方开分公司,得跟当地指定的国企合作,前任老板担心控制权受影响,就一直拖着。这两年情况稍微好点,我们在当地开了几个办事处,不设立公司也能正常经营,不过也很麻烦,给国营工厂结款还好点,要是给民营、个体户工厂结款,就很麻烦了。”
“哦!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内地的银行跟我们在香江的银行不同,虽然有公家对公家的异地银行转账,但都是对于国营的工厂才有的待遇,个人是无法异地转账,都得在有业务当地开设银行账户,存上钱,这样才能给合作的民营企业结算货款。这两年才宽松些。”
“以前的时候,都是哪些个体户工厂来扛着麻袋现金,到处跑。”
不敢写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金卡工程没启动之前,那对于个体户和民营企业是深深地恶意,以前老一辈的企业家都是怎么过来的。
陈凡点了点头,回想起国内自80年代后期逐步开放的历程,特别是1992年总设计师南下讲话后,珠三角地区大量港资涌入,国家也提供了三来一补政策,为珠三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接着说:“那远东地区呢?咱们公司有在那边做过生意吗?”
孙长河虽然有些不解老板为何这么关心远东问题,但还是如实回答:“老板,咱们公司以前确实有远东业务,但规模很小。只有老毛子的客户来订货时,我们才会去工厂下单。现在公司有两个人兼职负责远东地区的事宜。”他稍作停顿,又补充道:“不过老板,远东地区的业务可得小心。我听说在1983年,别的公司派去远东开展业务的货物都被抢劫过,后来,香江得贸易公司都不敢去。”
陈凡闻言,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远东地区虽然风险大,但机遇也同样巨大。怎么利用好这个机会,实现利益最大化。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