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萧育(1/2)
萧绍洗了一把脸,用粗盐胡乱地漱了口,便走出了房门。
萧育此时还未出门,正在书房匆忙地整理书简,萧绍和父亲见礼后,便道:“父已准备去御史府了吗?我能否借父书房一用?”教导萧绍的那个萧家老夫子带来的几本儒学经义,今早他早已翻遍,便想着能否熟悉下当下政事,好为以后作谋划。
萧育对于萧绍勤奋好学自然没有异议,只是嘱咐他莫要对朝廷决议作出非论。
儒学在本朝才算时兴发展,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大兴儒学,武帝建太学,凡官宦子弟争相在里面读书,成绩优异者有机会授个一官半职。萧绍也在里面读过三年书,却一鸣惊人显得普普通通,待年龄大了才出来,自请先生教习。
萧育的父亲作为御史,书案上摆的多是对一些小官小吏做官的记录、纠察,自然也有对朝政的记录。作为以儒家为绝对正统的王朝,官员做事纷纷遵循儒家思想,皇帝诏令和廷议中多称引儒家理论,就连以邢名起家的御史也不例外,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此时国家稳定,儒学要求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如萧绍的大父萧望之,遭宦官弘恭、石显等诬告下狱,若是明清二朝,萧家之人肯定会受到牵连,罢官还好,一起被下狱都有可能。
萧绍想起了昨晚的梦,连忙查看时日,如今是竟宁元年一月,也就是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是哪一年呢?他细细回想了一番,不禁苦笑,昭君出塞就在今年,果然昨晚的梦并非空穴来风,就是命运对他的启示,让他去阻止这件事发生。
萧绍一时豪情万丈,一种左右历史的感觉产生。片刻后,却又唉声叹气起来,他端起丫鬟送过来的一盏茶,学着父亲的样子轻轻抿了一口。他的境遇没那么好,除了有个做官的家族,他自己可谓身无长物,如何阻止历史的大势。只得重新拿起书牍,认真地翻看起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