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山林暗处(1/2)
过了太原,雁门关便不远了,此时已经是三月末尾,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并且时不时就会下小雨,和亲队伍行程更加艰难。此时交通不便,大多数人出行只能靠一双脚,好一点也只有马车牛车,速度快一些。和亲队伍有汉军数百,匈奴单于自带的兵士几百,不少是骑兵,但还是有步军,速度实在提不起来。
萧绍闷闷地坐在车中,因父亲之便,他自然不用走路,他也想像单于一样时不时抛弃车架,策马狂奔潇洒自在,但一想到昭君那严词拒绝他,他便没有了心情,而且骑马也达不到挥洒自如的地步,这么做根本没用。
昭君拒绝他以后,他痛苦了好几日,甚至生出自卑的感觉,幸好父亲终于忍受不了,直言道:“你是萧家之子,出身名门望族,天下各种各样的女子多的是,都任卿取之,何苦对他人阙氏念念不忘。你再如此消沉,我如何面对你那去世的母亲?”
萧绍听此言,也想起记忆中的母亲陶氏,前世今生记忆加起来,一下觉得离得好远,只因陶氏在他小时候去世,得病而死,萧育一直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陶氏,于是至今不把两个姨娘扶正。
陶氏也是望族之女,深明大义,在萧绍不多的记忆中,她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多年卧病在床,却对萧育和年幼的萧绍很是注重,不辞辛劳。但有些人天生就不公平,她善良宽厚,依旧很年轻就离开人世间。
萧绍不由感怀起来,虚心问了许多母亲小时候的事,一时倒排解了悲伤。他仔细想了一下,自己与昭君见面不过数次,交流不多,根本谈不上情深意重,他如此执拗的原因,大抵是因为那个关于昭君的梦和对前世四大美人的特别关注。
越是临近汉家边界,环境越是荒凉,萧绍一路看去,竟几千米没有一丝人烟,这个时代中国人口有限,且少量的人口还是聚居在一起以节约资源,于是在城池之外多是荒山野岭,除了匪盗少有人迹,萧绍众人兵强马壮,当然不会有人劫掠,他们离开代州后,顺利到了雁门关。
多年以后,雁门关会流传许多关于昭君出塞的传说,有因昭君美丽,大雁跌落而留下的“雁池”;朔州境内有一个村庄叫“清钟村”,是为“青冢村”;呼和浩特曾出土过“单于和亲”“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的瓦当。
雁门关作为胡汉边界,在和平时期还是拥有上万名守备军士,自汉武穷兵黩武四处征讨以来,汉军的实力一直是顶尖,这也是在草原上叱咤风云的匈奴也要俯首称臣的原因。雁门关塞很高,主要依托大山修建,与之连在一起的长城甚至看不到尽头。和亲队伍到了关下,便见一中年汉子带着兵士正在等待,他便是雁门守将赵翼,他的名气不大,但他的父亲赵充国很有名,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是宣帝成帝时期最著名的大将,有“在汉中兴,充国作武”的颂词。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