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间,日头渐高,已近中午时分,这酒馆只剩王阳自己,王阳不禁感到奇怪:“这都日上三竿了,正值饭口,怎么不见往来的江湖中人增多呢?”他一边想着,一边目光扫向酒馆外。
正当此时,一队蒙古骑兵如旋风般呼啸而过,转眼间便消失在了丛林之中。王阳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当初郭靖要破阵才能上终南山,原因就是霍都王子想要在全真教求娶小龙女,结果引发了一场误会。
王阳拍了一下额头,“看书看得不够仔细,居然把这么重要的情节给忘了。”
就在这时,远处走来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个浓眉大眼、面色坚毅的中年男子,另一个则是眉清目秀、双目灵动有神的少年。两人步伐看似缓慢,实则迅速,中年男子闲庭信步,少年咬牙紧跟其后。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郭靖和杨过。
他们似乎有急事在身,脚步匆匆,路过酒馆时并没有停留,径直朝终南山上奔去。
而王阳也喝下最后一杯酒,扔下银子,远远跟在二人身后,也慢悠悠的上山了。郭靖和杨过两人一路登山,中午时分到了山顶的一座庙宇,庙门之上写着“普光寺”三个大字,于是敲门进庙讨斋饭吃。庙中有七八名僧人,见郭靖打扮简朴,神色间极是冷淡,只拿出两份素面、七八个馒头给二人吃。
而王阳此时也慢悠悠的进了庙里,看郭杨二人吃的朴素,摸了摸后脑勺,掏出银子递给那僧人,道:“庙里可有素斋?上山费力,腹中饥饿,多上一点。”
那僧人收了银子眉开眼笑,点点头便去准备素斋,不多时上来了三菜一汤,还有米饭和素面。
王阳端着食物来到郭杨二人身前,道“这位兄台有礼了,小弟这一人也吃不了这许多,不若一起吃点?”
郭靖和杨过面面相觑,犹豫半晌,二人看王阳确实诚心相邀,便一起吃了起来。静声用餐后,郭靖看见庙里有一石碑,上面写着长春子丘处机亲自题的诗,郭靖看着石碑,久久不语,神色之中似有怀念。
杨过见郭靖望着石碑发呆,便问道,“郭伯伯,这石碑之上写的什么?”郭靖回过神说道:“这是你父亲的师父丘处机丘道长题的诗,丘道长见家国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悲愤交加,在此题诗,劝诫我辈中人保家卫国,匡扶正道。”
杨过看着石碑神色黯然,几次抬头看向郭靖,却又低下。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郭伯伯,你知道我父亲是怎么死的吗?”
郭靖一呆,不答,嘴唇嗫嚅面露痛苦之色。杨过一看郭靖神色追问道:“我父亲是不是郭伯母害死的?”
郭靖一听火气上升,一掌打在石碑之上,竟把那石碑竖向拍成两半。然后厉声喝道:“谁教你这般说的?!”
杨过见郭靖发火,悔道:“郭伯伯别生气,我错了。”